在台前县孙口镇,一位曾经的铁路女工,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从“贫困户”到“致富领头雁”的励志传奇。她是贺柱兰,人称“月嫂兰姐”,不仅靠双手撑起三个孩子的未来,更创办月嫂公司,带领三十余名乡村妇女走上致富路。
十多年前,贺柱兰的人生突遭变故——丈夫离世,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。彼时,她在铁路部门做着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,艰难维系家庭生计。“最难的时候,连孩子的学费都要四处借。”回忆往昔,她眼眶微红。2015年,台前县将农村妇女就业列为脱贫攻坚重点,村支部书记刘秀俭主动上门,为她送来政策“春风”:“县里正推广月嫂培训,行业缺口大、前景好,你试试看!”村支部书记刘秀俭的一句“月嫂行业前景好”,让她看到了希望。贺柱兰毅然辞去铁饭碗,背上行囊远赴濮阳、山西学习母婴护理技术。“为了孩子,我必须拼一把!”
月子餐调配、婴儿抚触、产妇头疗按摩……贺柱兰抓住一切机会精进技能。凤凰联盟她白天跟岗实践,深夜啃读护理书籍,甚至自费考取高级母婴护理师证书。凭借过硬的技能与极致的细心,她逐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:客户口口相传的“月子餐一绝”、24小时待命的“贴心守护”、独创的“宝妈情绪疏导法”,让她的档期从年初排到年尾,单子已预约至明年一月,年收入突破20万元。
“一人富不算富,姐妹们一起过上好日子才是线年,贺柱兰成立“月嫂兰姐”公司,免费为村内妇女培训技能,带动30余人就业。如今,公司员工最低月薪超6000元,多名“新手月嫂”在她的指导下成长为行业骨干。“兰姐不仅教技术,还帮我们对接客户,跟着她干,心里踏实!”员工李大姐感慨道。
“兰姐照顾宝宝比我这个亲妈还细致!”“她做的红糖醪糟蛋,让我想起妈妈的味道。”翻开客户评价簿,赞誉满满。贺柱兰始终坚信:“月嫂不仅是职业,更是传递温暖的事业。”她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“宝妈”的联系方式,即便服务结束,仍常收到节日问候,这份信任让她倍感自豪。
从“被帮扶者”到“帮扶者”,贺柱兰用坚韧与善意改写了人生剧本,更点亮了乡村妇女的就业之路。凤凰联盟她的故事,是台前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注脚;如今,台前县孙口镇正以她为典范,推广“培训+就业+品牌”模式,计划三年内培育500名专业月嫂,让更多农村妇女“走出去、富起来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